2011年4月29日星期五

立帖為證

Sooner or later,Marc Marquez這孩子一定會成為MotoGP世界冠軍的。雖然他才剛過了十八歲生日,雖然這還只是他加盟moto2的第一年,離開MotoGP尚且前路漫漫,雖然不管是在GP還是moto2,都有越來越多的young talents顯露頭角,雖然這個賽季前兩站他都沒能完賽,但是我還是很看好Marc醬,因為他身上表現出了太多優良品性,這是站在世界頂端的資質,讓人覺得世界冠軍也不過只是早晚的事。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當年我對Jorge Lorenzo的感覺,雖然他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早在Jorge拿下第一個分站冠軍前,我就覺得他總有一天會拿到年度冠軍的。因為在Jorge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車手擁有這麼強大的斯巴達式的精神力量。過去從來沒有哪個車手會像Jorge一樣說,我從小就接受這麼嚴苛的訓練,為的就是有一天成為摩托冠軍,我的人生目標就是絕對幸福,你問為什麽不是成為世界冠軍?因為我覺得那只是早晚的事罷了。有人說他年少輕狂,連分站冠軍都不是居然還敢自比世界冠軍,但是當年我在他說話的表情里,看不到半點的心虛。

嘴上說的再漂亮,當然也是沒有用的。但是不管我如今再怎麼去否定Lorenzo的人品,他那種非人的忍耐力和精神的強韌度確實是一直沒變的。就說他十八歲生日那年在Estoril的比賽,明明上周剛剛摔斷了肩胛骨,前幾天才安了一塊鋼板在肩膀里,人家還是可以忍痛參賽,雖然又一次悲催的與冠軍擦肩而過,但是那種對巨大的疼痛的忍耐力在那個時候確實已經表露無遺。

很多年後他來到上海比賽,因為太過心急周五就摔斷了雙腳腳踝,然後正賽那天我確實看的真切,這傢伙就是不能走路也要人把他抱上摩托車,那年四月其實上海還是很冷的,但是Lorenzo確實疼的滿頭大汗。雖然事後證明,受了傷就該好好休息,否則只有適得其反,但是當時確實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個人真的是爲了達到一個目標,什麽樣的痛苦都能夠忍受,疼了也只是讓汗在那裡流,而不是其他車手那樣今天喊疼明天走路一瘸一拐的。

所以我當年就知道他會成功嘛。一個本來就很有天賦的人加上這種程度的執著,實在沒有不成功的理由啊。所以他08年加盟GP還跟Valentino成為了隊友的時候,我本來是非常高興的。雖然第一年他在Valentino的強大壓力下整年摔車退賽,不知道斷了多少根骨頭,那種不穩重的表現也被媒體當做笑話嘲笑,他們甚至惡毒的說他就是來表演各種精彩摔車的。現在想起來反而懷念那段時光,那種別人都不看好他卻只有我和極少數其他人堅信他會成功的時候。

後來的事情就沒什麽好多說的了,只能說,真正成爲了No.1的Lorenzo反而變得沒有以前那麼可愛了。現在對很多事情我也想淡了,人無完人嘛,畢竟他也才比我大了三個禮拜,沒有理由去要求他多麼成熟多麼紳士。當然Valentino不也是個壞小子,不過時間把他變成了一位真正偉大的車手而已。

有時候我覺得挺奇怪的,原來很喜歡舒米,現在卻不怎麼care了,原來很喜歡Lorenzo,現在卻指責他人品不好,原來很討厭大頭,現在卻還要支持他。原來這些很強烈的感情其實都是浮雲,反倒是很多年以來對Valentino淡淡的喜歡從來都沒有變過。從來都沒有理由很瘋狂的喜歡Valentino,也沒有為他做過任何瘋狂的事情,但是時過境遷,覺得一直都沒有被時間流水般洗卻的真的也就是Valentino了。也許古人說的是對的,細水長流啊。

回到Marc醬,他也擁有讓我很驚歎的強大精神力,雖然他在我看來真的是個小孩子。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Marc醬的時候,他還在紅牛學校,大概才十四歲左右吧,當時我隨意的翻了翻紅牛學校的小車手名單,確實只記得了兩個人,一個是Scot Redding,另一個就是Marc Marquez。這完全是容貌協會挑選的結果,不信的可以去看看四五年前紅牛學校的資料。結果還真那麼巧的,他們兩個還真的都出息了。

Marc醬和Jorge那種堅忍不同,他的強大在於他的冷靜。以前Jorge在比賽中被別人撞出去的時候,他可是會沖上去一把揪住對方衣領,握著拳頭就想揮上去的。我覺得這也是正常孩子的正常心理,畢竟要你為別人的失誤買單,任誰都是不爽的。不要說是孩子,當年胖子把蒙蒙撞了出去,蒙蒙扭頭還想揍胖子呢,那時他們可都是二十好幾的人了,別說只是十幾歲的小孩子了。

可是Marc醬就不會這樣,他從來不會跑過去揍別人,相反,他從地上爬起來以後的第一個動作總是飛也似地跑向賽車,然後試試看還能不能發動,能不能回到比賽。甚至在去年年末,奪冠最關鍵的時候被別人撞了出去時,他也是一樣的反應。而大他很多歲的Hayden在有一次爭冠過程中被Dani撞出去的時候,他雖然沒有幼稚到跑過去揍Dani,卻也的確在嘴裡失聲痛駡,還忍不住對空中揮舞拳頭。

去年還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也是一場爭冠關鍵的比賽,距離比賽結束還有九圈的時候由於事故比賽被紅旗終止了,要重新發車時,Marc醬由於出場圈失誤摔車,然後就趕不及在賽道上起步了,在這一切之前,他的順位是第一,但是這一切發生之後,他的排名瞬間變成了墊底,而留給他的時間只有九個計時圈。可是當時摔車了的Marc醬沒有半點沮喪,他還是站起來,飛也似的跑回賽車旁,發現賽車無法繼續使用了,又飛也似的跑回pit,換了備用車從維修區起步,然後通過冷靜的駕駛,奇跡般的在九圈之內又重新超車回到第一。這場比賽最終為他去年拿到125cc年度冠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份冷靜,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最正確的判斷的能力,真的在成年車手中都非常罕見,不要說那個時候他還只是個十七歲的孩子了。

我一直以為自己看車手還是比較有眼光的,也是因為一直以來我還是堅信,要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挑落那麼多優秀的車手,不是一兩站,而是全年,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真的是絕對不可能的。當然精神不是奪冠的唯一條件了,倒楣的失敗者歷史上再多不過了。我想Marc醬至少要得在moto2待上三四年,就算之後立馬加盟了GP,起碼也得個三四年才到出成績的時候。而那個時候,不管是Jorge,Dani還是Casey,他們都會處在經驗最豐富的當打之年,更別提有可能和他一起晋升上去的Scot,Julian等人,更別提SuperSic,Alvaro等人也不是好惹的。所以沒錯,成為世界冠軍的確是非常難的。但是這也才正常,成為世界冠軍本來就應該很難,不然的話,這個title還有什麽意義呢?

From rookie talent to title contender。Jorge成功之後,有人那麼評論到。我想,現在的Marc醬其實也正走在這條路上,至於能走多遠,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是至少在我這個外行人看來,他是一顆真正的未來之星。

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

無解

有不止一個朋友或者同學對我說,很喜歡看我吃飯的樣子因為我總是一副吃的很香的樣子,就好像飯很好吃似的,而他們那樣說的時候,多數情況下我其實都在心裡抱怨飯菜很難吃,吃慣了老媽一手好菜的我,說實話對食物還是有點挑剔的,至於我為什麽可以看上去吃得很香,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並沒有特意的裝成那個樣子,不過大概看上去真的如此吧。

就像也有很多朋友或者同學對我說過,說很羡慕我可以活的很精彩,就是每天都看上去很開心,然後可以一個人出門旅遊還安排的井井有條,可以那麼富有熱情的喜歡賽車,生活過的很有生氣。其實我也不知道,我覺得我大概就是可以在別人面前裝的很開心吧,但是這也不是裝的,或者說至少不是刻意去裝的,大概也就真的只是一種習慣了。

也許還是比較理性吧,你說我就算告訴你我再怎麼累再怎麼不開心再怎麼很鬱悶,別人又能用什麽來幫助你呢?身體上的累很容易找理由,但心裡上的累其實很難去解釋。如果我說我很好,一句話就可以打消很多疑慮,如果我說我很累,也許我還要找千千萬萬個理由去說明我為什麽會累,我為什麽有權利去抱怨我真的很累,那樣做只不過是讓自己更累而已了。因為懶得解釋,因為怕解釋了也不被理解。

前天和夏夏,大前天和華大認識的交大MM也一起聊了好久,她們都說嚮往那種平穩安定的生活,覺得女孩子沒有必要搞的太累。然後我就覺得男生還蠻可憐的,除了和我們一樣的個人壓力以外,他們也許還會碰到一個需要依賴他們的女朋友或者老婆,然後也許還有未來的整個家庭。如果說女人多少還可以逃避一下,比如吼一句我想當家庭主婦,那男人真是很難逃離那麼辛苦的命運了,我想怎麼樣也不會吼我想當家庭婦男吧。

真的是干哪行都會抱怨哪行累,心累了就會更加加劇身體的疲勞感。我其實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覺得雖然這個社會越來越發達,但大家的追求卻反而回到了僅僅只是make a living。越來越多的人說離開辦公室之後就沒有力氣和心情再去想任何別的事情,那人生就真的變成了一場遊戲,打怪升級接受任務完成任務,如果你還想去追求一些別的什麽,就會搞的身心俱疲,所以到最後放棄的多堅持的少,就算是堅持了下來,也已經忘卻了堅持的意義,覺得我們過的好可悲但是又好無奈。

年輕的時候許多歡笑許多淚水,長大后免疫了傷心也不再容易開心。我真的不知道,如果一個像我這樣還算一路平穩沒有經歷過什麽大波折的不過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都是這麼看待這個世界的,那在其他的人眼裡人生也好世界也好又會是什麽樣子的。也許有些人幸福的沒有必要想,有些人忙綠的沒有時間想,有些人和我一樣,想了也是無解,所以痛苦的把頭扭向一遍,去做一些更實際的事情了吧。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黑皮、頭哥 & Yuki

我其實一直在想,你說黑皮到底是討厭頭哥的呢,還是喜歡頭哥的呢- -#。。本來他們07年在MC鬧成那個樣子,我覺得應該是關係很差的。。但是偏偏黑皮就喜歡把自己比成塞納,然後把頭哥比成普羅斯特。。你說一般如果討厭一個人,會把他比成普羅斯特嗎- -? 當然我知道一般人也是不會把自己比成塞納的- -。。真是的,戴個黃頭盔就是塞納啦,那戴個白頭盔還STIG了呢,戴個黑的還絕地武士了呢。。

然後Yuki老搞笑的,下午剛從澳門坐船回來的路上,剛收到移動信號就飄來了Yuki的消息,說是頭哥把黑皮撞出去了,還附送三聲大笑。。我就被雷的不行了,我說,頭哥也一起出去了你那麼高興幹嘛- -#。。然後她才恍然大悟的說,誒呀真是的,討厭黑皮讓我的世界觀都狹窄了- -#。。囧。。這個也窄的有點過了吧。。OTZ。。

然後賽後,頭哥和黑皮一起因為危險駕駛被處罰了,兩個人也都沒有多說什麽,不曉得心裡會不會還是蠻討厭對方的呢?不過我在想哦,討厭一個人討厭久了大概也是會有感情的吧?- -。。你看真的呀,當年塞納和普羅斯特互相之間那是多麼的相看兩相厭啊。。可是塞納出事故的時候,普羅斯特其實老傷心了。。而且,塞納出事故的那一年,正好就是普羅斯特退役的第一年。。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會很嚮往傳奇的,我在想黑皮大概也是很嚮往塞納和普羅斯特那種真的是雙生雙克的傳奇吧。。

2011年4月7日星期四

超跑賞 之 帕加尼 安第斯的風

之前有說過,我最喜歡的車型之一就是Pagani Zonda F,所以這邊先談帕加尼。很多人知道Zonda系列是Pagani的成名之作,但事實上目前Pagani也就只有Zonda系列而已了,雖然官方的說法還有一個系列叫做Huayra,但是Huayra系列沒有任何面世的車型,只是in progress的狀態而已。

Pagani的車型不多,最出名的是這樣兩款,最早的Pagani Zonda C12和Pagani Zonda S,中文里一般叫做帕加尼鬼魅之子(也有叫幽靈之子的),還有就是我提到過的Pagani Zonda F,譯名是帕加尼風之子。可能因為翻譯的問題加上帕加尼的Zonda系列車型確實都非常相像,所以即便在車行,這兩個很漂亮的中文譯名對應的車型也都十分混淆,所以不嚴格的說,Zonda系列都可以叫鬼魅之子,也都可以叫做風之子,不過一般很少有管Zonda F叫鬼魅之子的,也很少有關Zonda S叫風之子的。爲了避免混淆,今後介紹任何車型的時候都不再使用中文譯名,而以官方名稱為準。

Pagani現有的車型一共這麼幾款:Zonda C12,Zonda S,Zonda F,Zonda R,Zonda Cinque,Zonda Tricolore 還有尚未推出的Pagani Huayra。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定制車型,比如Zonda HH,Zonda Rak等,但那些都是基於基礎車型改變了極個別設置而產生的個人定制車型,所以其實也可以歸入之前提到的車型之列。

作為開篇,先回答一個很俗的問題,以後的同系列文章中都不會再提及,那就是這些超跑的價格。原則上來說,列入超跑賞系列的跑車都是人民幣千萬等級的,個人以為,其實沒有必要去糾結到底是一千萬、兩千萬還是三千萬甚至更高。因為超跑的價格並不能完全代表等級,影響價格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生產年代,是否停產,量產車型還是限量版,是否個人定制,是否標配出廠,甚至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購買,由於關稅和左右舵的不同價格都會很不一樣。

同樣的,除非是某款車的確有非常顯著的特點,我們也不去糾結百公里加速、極速限定或者什麽最大扭矩輸出之類的數據。因為千萬級超跑的買主,尤其是限量版千萬級超跑的買主,一般都是不會去開這些超跑的,不過是停在私人車庫里以作收藏了。記得前年經濟危機的時候,市場上曾經流出六輛蘭博基尼全球限量21輛的超級跑車Reventon可供交易,而那六輛車的行駛里程表上,開的距離最長的一部也不過只有幾十公里,其餘都是零公里轉手。可見真正去開超級跑車的人是很少的,這當然也是由於真正的超跑是非常難以駕馭的,所以那些數據事實上只有文字記錄上的意義而已。

好了,下面我們終於可以進入正題,step by step的談一下pagani這個品牌。

首先,不可或缺的品牌商標。

歷史故事。帕加尼的創始人Horacio Pagani,1955年出生于阿根廷,自幼喜歡機械設計,18歲的時候在La Plata大學學習工業設計,20歲的時候在Rosario大學學習機械工程,畢業之後在阿根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為一些低級別的方程式賽車設計零部件,後來遇到貴人F1五屆世界冠軍Fangio指點,遠赴意大利Modena學習汽車設計,早年和蘭博基尼有過合作,甚至負責設計了一款蘭博基尼紀念車型,後來還是經Fangio牽線搭橋,和奔馳AMG達成了友好關係,1991年成立了Modane設計工作室,歷經七年多終於完成了第一款搭載奔馳引擎的車型Zonda C12的設計并在1999年日內瓦車展面世,本來想以Fangio的名字來命名,無奈Fangio在1995年就已去世,最後取名Zonda,意思是安第斯山脈之風(Fangio和Pagani都是阿根廷人),而有人說ZondaF中的F指的是Fangio,也就難怪ZondaF被叫做風之子了。

Zonda C12

好了,那麼按照時間序,先上Zonda C12的圖。因為Pagani的車都是有奔馳AMG提供引擎的(AMG類似于奔馳特約改造商),所以第一款車很中規中矩的以Mercedes C Group(我想也許是指研發C class的那個group)和V12引擎(就是V型排列12氣缸引擎)聯合命名。目前C12已經停產,就算有錢也買不到了。

Zonda C12,前臉還是平的,轉向燈在大燈下方,長方形,後視鏡在A柱上,因為奔馳的關係似乎塗裝只有銀色的(奔馳俗稱銀箭)。C12是Zonda所有車型中唯一一款前臉沒有突起的,憑這點就很好認。
尾翼寬大但不誇張,中央排氣管是Zonda特色設計,此款尾燈設計也和別款不同
Zonda C12S


Zonda C12S也簡稱Zonda S,是C12的後續車型,2002年面世。至於這個S指代什麽似乎并沒有官方說明,基於他是C12車型的改進版,姑且猜測是speciale或者super之類的意思。

可以看見前臉有了突起,水滴形座艙設計不變,轉向燈和後視鏡也和前款相同,但是尾翼向兩邊分開,Zonda S是所有Zonda車型中唯一一款尾翼對分的,所以也可以說非常好認。
除了尾翼非常明顯的變化外,尾燈設計也有所改變,事實上臀部線條也有變化,不過從圖片上不能非常明顯的看出來
這款叫做Zonda Roadster,是Zonda S的roadster版本,除了沒有頂蓋,其他和Zonda S無異。Zonda S現在仍然接受預定,如圖中所示的,有多種塗裝可供選擇。
 Zonda F

Zonda F,中文常譯名,帕加尼風之子,是Zonda系列的經典之作,2005年面世,F代表了五屆F1世界冠軍Fangio。個人猜測Zonda F是現存最多的Zonda系列車,因為Zonda F直到今天仍然非常受歡迎,更關鍵的一個原因是Zonda F是量產車,而且是公路車,所謂公路車就是指可以掛牌開上馬路的,我們後面涉及的車型有可能是賽車,就是只能在賽道上開,不被允許開上公路的。

從Zonda F開始,Zonda系列的車後視鏡都沒有再位於A柱上了,Zonda F的一個特點是轉向燈和大燈相連接,使得前臉相較Zonda S顯得更加凶惡了一點
尾燈的設計又與前幾代不同,尾翼設計似乎有點回歸C12,但是連接處更加輕巧,端片更為生硬了一點

Zonda F也仍然可以接受預定,也有多種塗裝可選,Pagani的愛好者可能不太會把Zonda F作為自己最喜歡的車型(接著看下去你就知道了),但是假設我們真都要買一輛Zonda,那麼F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最好的選擇,這也是我把他列為我最喜歡的車型之一的理由
同樣的,Zonda F也有roadster版本,稱為Zonda Roadster F,透明的引擎蓋暴露出中置的奔馳AMG V12引擎,很帥,超跑多有透明引擎蓋的做法,確實是既減輕了車身重量又秀出了強大心臟的兩全做法
 Zonda Cinque

Zonda Cinque 2009年面世,是Zonda第一款限量版車型,Cinque在意大利語的意思是五,所以Zonda Cinque如其名,全球限量5部。

Zonda Cinque沿用了Zonda F的大燈和前臉設計,但是座艙頂部多加了一個非常誇張的引擎進氣口,卻也使得樣子平添了一份優雅,兩個後輪上方的冷卻刹車片的進氣口也變得更加誇張了。
據不可靠消息傳說Cinque已經賣出3輛,不過限量版的超跑就不是說有錢就能買到的了(比如法拉利一直奉行的哲學是,我們選擇買主,而不是買主選擇我們)。如果你有錢有權有社會影響力,那麼Cinque現在還是可以買到的,不過Cinque只有唯一指定的一種塗裝可選。
從尾部設計來看似乎和Zonda F相差不大,但事實上Cinque的各項性能指標都是Zonda F不能望其項背的。不過Cinque仍然是一輛合法的公路車,當然他在賽道的表現也一點不會差就是了。
Cinque同樣有roadster版本,叫做Zonda Cinque Roadster,和Cinque一樣的塗裝,一樣的全球限量5部。個人覺得Cinque的塗裝確實是很漂亮的了,不過敞篷之後,引起進氣口顯得有點突兀了。
 Zonda Tricolore

如果說Cinque是限量版,那麼至少你還是有買到的可能性,然而2010年面世的Zonda Tricolore卻是一款不對外發售的車型,全球只此一台,隸屬意大利空軍機構。Tricolore在意大利語中意思是三色,Pagani借此指代綠白紅三色為國旗塗裝的意大利,這款車的設計本意就是爲了紀念意大利空軍成立50周年。

Tricolore的設計仍然以Zonda F為模板,但是前臉樣子有所不同,轉向燈下還多了兩條LED指示燈帶,這也是Tricolore獨有的設計。至於塗裝,因為只此一輛,所以當然也是唯一的塗裝,注意到前臉突起處正是綠白紅三色條紋,而藍色的車身也暗示著藍色意大利。
Tricolore的各項性能指標也都優於Zonda系列的其他公路車,他還有另一個圖片上看不出的特點,就是他是Zonda系列所有車型中淨重最輕的,僅重750KG。
 Zonda R

終於到了Zonda系列目前為止最終極的超跑,Zonda R,2009年面世的以法拉利FXX作為競爭對手的全球限量15部的Zonda R是Zonda系列第一款非公路超跑。雖然官方沒有指明R代表了什麽,但是猜測成Race的話應該也差不離了。Zonda R完全爲了賽道設計,所以他丟棄了所有公路超跑可能有的限制,百公里加速僅需2.7秒,北環記錄6分47秒(德國賽道北環紐伯格林歷來是檢驗超跑的一項指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hyper cars。

Zonda R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那超寬大的尾翼,這是賽道用車特有的,另外,大燈設計又回到了C12的時候,因為顯然賽道用車是不需要轉向燈的,誇張的引擎進氣口和刹車片冷卻進氣口則是延續了Cinque的風格。
Zonda R的尾部設計從尾燈到排氣管都與之前的版本十分不同,作為賽道用車,實在是有太多的特徵可以一眼就區分于其他超跑了。
 Huayra

文章的最後是這款被眾多Pagani粉絲討厭并稱之為丑胖子的今年新面世的Pagani Huayra。據說Huayra期望的競爭對手是Bugatti Veyron, Porsche Carrera GT, Ferrari Enzo, Mercedes McLaren SLR等車。打造Huayra可以算是Pagani除了Zonda系列之外尋求的一個新的突破,所以和Zonda整體設計理念相差非常大也是可以理解的。從我個人來說,倒不覺得Huayra丑,只是看慣了Zonda,多少會覺得Huayra有些彆扭。尤其是前臉丟掉凶煞的設計后感覺有些過於扁平短,而歐翼門雖然很夢幻,但整合進一直給人很硬朗的感覺的Pagani還暫時有些不習慣,不過Huayra的尾部設計我就很喜歡。

Huayra是Pagani第一次採用歐翼門設計,前臉和Zonda系列有很大不同,轉向燈也結合進大燈,比起Zonda系列剛硬的線條,Huayra顯得圓潤的多,進氣口也不再突兀而是變成了柔和的半圓形。
比起Zonda系列,Huayra的設計確實成熟很多,側面到尾部線條非常的一氣呵成,尾燈個排氣管排列都很漂亮,不過沒有了Zonda慣有的大尾翼還是挺奇怪的。
終於寫完了超跑賞的第一個系列,帕加尼,來自安第斯山脈的風,雖然只是看圖片,但是帕加尼的車確實洋溢著一種青春的動力,少年的陽剛。我說過我總是喜歡給車定性,而帕加尼會被我定性為青年男子,來自安第斯山脈的年輕人,他雖然在很多方面可能顯得不夠成熟,卻渾身散髮著如風一般自由的氣息。

下篇預告:超跑賞 之 保時捷 911傳奇。(啊,隨便定的啊,搞不好也可能先寫別的吧- -#)

超跑賞 之 開篇

上海車展似乎又快開幕了,這次會展出的新車型大概有法拉利的FF,蘭博基尼LP700系列新款,奔馳SLK系列新款,等等等等。其實作為離開超跑非常遙遠的普通人,能夠分清楚各個品牌的跑車就已經不錯了,要細分具體型號著實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想寫超跑賞這樣一系列的文章,逐一介紹各大知名品牌的超跑,對自己算是一個整理,對別人算是一種並不能算作常識類的知識普及帖,不過由於我可能懶得一一去核對我所知道的信息是否百分百準確,所以有錯誤的地方也是再所難免的了,而且超跑賞系列會不會成為大坑也不好說了。

那麼要先從最基礎的車輛分類說起,當然對玩過遊戲的同學,以下說的都是廢話。按照發動機的佈置位置有三種分類,前置(F,front)、中置(M,middle)、后置(R,rear),按照驅動輪的選擇,又可以分為前驅(F)、後驅(R)、四驅(4WD,four wheel drive),所以如果我們一般說一輛車的驅動方式是FF,那麼就是指前置引擎前輪驅動,如果是MR,那麼就是中置引擎後輪驅動。一般的配置方式只有FF、FR、MR、RR、4WD(包括FMR三種)共七種。如果問為什麽沒有MF、RF這樣的配置,那是因為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沒有必要。

因為不同的引擎安置位置影響的是車輛的配重,比如有些車是前重后輕,有些車是后重前輕,也有一些是完全平衡的。而不同的配重和不同的驅動輪選擇影響最大的就是轉向,包括轉向中的車輛穩定性和車輛轉向方式等。

這裡首先要刨除四驅不談,因為四驅車是所有車輛里機動性能最好,最容易駕駛的車型,堪稱車輛里的傻瓜車,當然四驅車也有油耗大、配件多、把一個引擎的動力分割成四份等缺點,但是現實中,我也不知道具體是出於什麽原因,導致事實上知名品牌的超跑很少有四驅的,無論是奔馳、法拉利、帕加尼還是各類方程式賽車,幾乎一律都是後驅車。一般來說,前驅車方向更靈活不易打滑,後驅車動力更足推進更快,拉力賽事中常用車型是FF,方程式賽車中常用車型是MR或者RR,而房車賽中常用車型是FR。

不同的驅動方式需要不同的進彎方式。對於FF賽車來說,彎中刹車打方向也沒有問題,因為驅動輪就是轉向輪,而且車輛前重后輕,操作會即時反應到車輛上,相對會比較容易貼在賽車線上,而如果用配重平衡的車輛在彎中刹車打方向,就會覺得車子比較漂不好控制,這是驅動輪和配重沒有平衡的結果,當然四驅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如果是後驅賽車,就必須在進彎之前就刹車降速,在彎中不能刹車和方向同時用,否則會離開賽車線。所謂的賽車線就是可以以最快時速駕駛通過這個彎角的路線。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用MR或者RR的賽車做漂移會感覺比較爽,方法是以比正常進彎更快的速度進彎,切入之後丟掉油門,向需要轉向的方向猛打方向盤,等全車都入彎,再往反方西猛打方向盤。因為MR或者RR的賽車是后重前輕的配置,而且驅動輪不是轉向輪,所以打方向時會有明顯的尾部由於慣性被甩向另一邊的感覺,稱為漂移。賽車比賽中很少看到漂移,因為漂移比留在賽車線上更費時間,不過當然會有更多駕駛樂趣就是了。

以上是打遊戲的經驗之談,對錯什麽的不知道。爲了避免越寫越技術導致自己理屈詞窮和讀者閱讀乏味,引擎配置和驅動之類的就說到這裡為止。只是額外補充一點,多數廠商會有自己喜好的配置,比如法拉利和奔馳的跑車一般都是MR配置,其中法拉利還曾經非常固執的表態永遠不造四驅車,你要說為什麽,其實也沒有為什麽,一個就是傳統習慣,一個就是技術問題了。在頂端的跑車這種高精尖領域里,只是挪動一個小部件也可能會大大的影響全車性能,所以有各自擅長的配置方式并不奇怪,再比如說引擎夾角,所謂引擎夾角就是氣缸排列角度,你其實很難想象說是直列的和72度或者90度排列有什麽差別,但是各大廠商由於長期技術穩定性就是有各自的偏好,我猜想在設計過程中也牽涉到多個部門設計人員的協同合作,所以輕易是不會改變沒有明顯缺點的設計的。另外就是所謂的傳統習慣,或者說品牌效應,在我們接下來的帖子里,我們會看到事實上同一個廠商製造的不同款車型都是非常相似的,個人覺得這主要出於兩方面原因,一是品牌的保守性,就是幾個特點必須貫穿任何同品牌的車型,這樣哪怕是外行人士也可以一眼就知道這是哪個品牌的車,這是奢侈品領域的共性了。二當然是設計的連續性了,一般來說後代車型總是基於前代車型的,如果內在只是一種升級,那外觀也就不可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好了,最後就是要談談車型的分類。在我們接下來的帖子里,我們只會關注兩種超跑類型,coupe和roadster,也就是真正追求超高性能的豪華跑車,其他的不管是行政跑車還是SUV都不在討論之列。所謂coupe是指雙門小轎車,顯然的比起四門轎車因為軸距被縮短,重量被減輕因而擁有更好的性能,所以絕大多數的跑車都是coupe,當然四門跑車不是沒有,只是我們不願意去討論不夠‘卓越’的作品所以這裡一概不談,coupe有雙門雙座和雙門四座兩種,由於部份雙門四座跑車也相當華麗所以還是會涉及。部份coupe車型一經推出如果很受歡迎,廠商一般會提供roadster版本,也就是雙門敞篷跑車,roadster的性能一般是比不上同款coupe的,因為少了一個頂蓋做連接支撐,爲了保證車輛擁有同樣的穩定性,一般roadster都會比同款coupe更重,因而導致各項性能指標下降,不過由於roadster一般顯得更為華麗一點,所以我們還是可能會涉及一部份。但是按初衷來說跑車賞主要focus的對象是MR或者RR配置的雙座coupe車型,也可以稱為最理想最華麗的賽跑車類型。

寫了那麼多只是一個開篇,接來下會慢慢的提供各個廠商coupe車型靚照,簡單介紹他們的設計特點,當然主要是從外觀方面來說了,因為性能這種東西,在千萬級的超跑面前其實都是浮雲了。可能是在香港確實見了不少好車(比如70年代的法拉利,舊版甲殼蟲,奔馳SLK,這些在上海都沒見過),所以愈加的希望更多的人有一個更好的‘超跑審美觀’,其實審美也是因人而異的,就像大家喜歡的美女口味也不一樣,不過就像人是有氣質的一樣,車也是有氣質的,起碼不應該埋沒了有氣場的超跑,而去喜歡太過平庸的車型,不要像深圳這邊的很多暴發戶一樣盲目的買一些很難看的平跑,當然我也知道平跑是一般人實現跑車夢想的唯一可能性,可是他們真的很沒氣質有木有。

經典的車型有很多款,比如保時捷的911系列,阿斯頓馬丁的DB系列,帕加尼的Zonda系列等等等等,但就像之前說的,大家喜歡的口味都會不一樣,所以我肯定要從我喜歡的說起了,有些車你知道他是一輛好車,但你就是不太喜歡的,也有些車可能看著也沒多好看,但是就是喜歡的。反正從我喜歡賽車以來,最上我心的就是這麼兩款,Ferrari 458 italia和Pagani Zonda F。我是喜歡意大利跑車的,並不是單純的出於對意大利的喜歡,而是意大利的東西確實都是有靈魂的,從他們的超跑到他們的巧克力,其他國家的是沒有那種骨子裡與生育來的東西的,不消多說,看了圖自然會有感覺。下篇預告:超跑賞 之 帕加尼鬼魅之子。